作者:李家同,出版:圓神文叢

  在現代的社會上,許多人喜歡好高騖遠、求新求變,而忽略了基本的重要。一棟大廈如果要蓋得高、蓋得穩,地基一定是最重要的,地基一旦不夠紮實,大廈隨時都會倒下。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沒有把基礎打好的話,是很難成功的,就算成功,也是虛有一時的。台灣是一個很求上進的地方,我們希望自己有很高的科技水準,有世界一流的大學,有世界一流的運動員,政府也的確推動了很多的計畫,希望能使世人對我們刮目相看。但是,我們有時候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太好的科技成就,並不是因為我們在尖端科技上下的工夫不夠,而是因為基礎科技不夠好。如果我們不願意打好基礎的工作,我們的努力就如地基不夠紮實的大廈,儘管金玉其外,卻隨時可能倒塌。

  李家同是一位唸電機出身的理工科系人才,儘管求學過程一路順暢,不過從他的文章中,卻流露著對社會、對人文的關懷,更特別關注那容易被大眾忽略的弱勢族群。閱讀了「救救弱勢的孩子」、「別讓孩子放棄英文」、「社會和教育密不可分」、「所謂大學,何也」、「科技必須從基礎開始」等篇章,有一些感觸和想法,以下慢慢敘述說明。

  「救救弱勢的孩子」、「別讓孩子放棄英文」等篇章,不斷強調了唯有將學生的最低標準提升,才能將整個社會的水準拉拔上來;只在乎前段學生的義務教育,畢業文憑如同廢紙,已無品質管制。其實這確實是現今功利社會、升學主義之中很大的一個盲點,當大家只注意多少人滿分、多少人考上第一志願時,又有多少人關心我們有多少學生連最低標準都還沒有達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在「老師主導教育,拿回神聖權利」文中的國中一年級英文考題,想想在我國一的時候,老師也是從英文字母開始教起,第一次考試考得也是字母聽寫,想不到現在的國一生竟這如此「厲害」,這樣的自我介紹文,已經跟我申請大學時的講稿相去不遠了。老實說,這樣的考卷,除了讓有錢上補習班、請家教的學生得到意料之內的優越感,並讓其他學生感到無比的自卑與無奈外,實在看不出這份考卷的價值何在。李家同在文末點出了,老師應該主導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程度來定教材,更應該根據學生的程度來出考卷,而非拱手讓給牟利的圖書廠商。

  這個情況絕對不是唯一的例子,類似的事情正不斷的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上演著,而我們卻常常選擇了忽略。許多老師只注意班上成績較好的同學,給予更高的期望,而相對的那些成績比較不好的同學,得不到老師的關懷,更不用說老師會多看他幾眼了。再以學生的觀點來看,「公立學校只照顧了精英」一文提到,台灣的青年學子之所以感受到如此大的升學壓力,不是因為學校不夠多,而是因為台灣的學費制度,使他們感受到沈重的壓力。他們並非個個都是愛慕虛榮的人,他們只是知道考上了國立大學以後,不但少繳學費,而且的確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台灣一切學美國,設立了好多私立大學,但是我們的弱勢學生,不論是課業上的弱勢,或是經濟上的弱勢,都不能進入國立大學或公立高中。於是,表現好的同學會越來越好,表現差的同學自然無力繼續精進,久而久之造成邊緣化現象,間接影響到社會秩序等問題。

  在城鄉差距方面,我在教育行政課堂上,曾經聽過李玲惠校長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那些騎了摩托車上山,卻還有更長的路需要徒步、涉水,才能到達的「學校」,其實只不過是在煙霧繚繞的山林裡立了面國旗,泥土地上鋪了幾塊草蓆,便開始上課了的地方。在教育社會學的課堂中,也曾經探討過商業週刊「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文章,上流階層的小孩與中下階層的小孩過著迥然不同的生活。對從小就生長在台北大都會的我來說,實在很難想像在這彈丸大小的台灣土地上,島民的生活模式有著如此大的差別。我們能做的,便是發揮自己之所長,並用我們的熱情,將知識帶到車子所無法到達的地方,效法撿海星故事中的小女孩,能幫一個是一個、能教一個是一個。

  談完了城鄉差距與不平等的教育現況之後,在「所謂大學,何也?」這個篇章內,還討論到了目前的大學學生素質低落的問題,像是前陣子炒得很熱的「七分也能上大學」事件,李家同也在「教大學退場?把後段班同學拉上來」一文中提出了不錯的觀點: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的確使很多人少到了教育,但是教育普及是一回事,教育有沒有功能是另一回事。因為廣設大學的關係,讓一些原來不可能進入大學的學生,現在卻進入了,使很多大學教授感到大學生的程度有變低的趨向。有人一再地提出了退場機制的建議,也就是在大學中嚴格地淘汰學生,可是他們沒料想到的是,這種作法讓很多大學沒有了招生不足的問題,但是卻會冒出了在校生不足的新問題呀。真正的解決之道,仍然得從基本做起,因為大學生的程度,在高中就決定了,大學教授不可能扮演高中老師的角色,而高中生的程度,國中時就已定型,所以我們要有好的大學生,必須從小學做起。唯有每一級學校的畢業生,都有一定的水準,我們廣設大學才有意義。如果繼續讓目光只觀照在前段學生考上明星學校,睜著眼卻不理會後段學生,即使未來將大學減少一半,我們的教育仍是泡沫化的。

  同樣在「教大學退場?把後段班同學拉上來」這篇文中,提到了「學術」與「技術」的升級:台灣將好的專科大學升級為技術學院,好的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使得原本以「技術」來追求卓越的專科學校,變成追求「學術」卓越的大學。身為師大人,不得不提出「師大」與所謂「一流大學」相爭的感慨,師大原是以「教學」為長的學府,卻得面對社會大眾以「研究」為大學的唯一價值的莫須有責難。技術與學術,教學與研究本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卻永遠得在當前的主流思潮中,被迫分個高下。如果連這兩者都無法平視對待,對行行出狀元的理想,又怎麼能期待有達成的一天呢。

  儘管本書有許多值得省思與效法之處,卻也存在著一些我所不能認同的說法,像是李家同往往不自覺用了許多與他背景相同的人,看了會很舒服的句子,例如「辣妹畢業典禮」中的「你如果希望人家尊重你,你就應該先尊重自己」。如果我把這篇文章拿給我媽媽看,她一定會很認同的說:「沒錯,現代的年輕人就是不懂得自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都是如此?都是不尊重校園的神聖意義,最終得讓檢察官進入?事實非然。更何況,一個充滿了「你訊息」的句子,如果不是要講給小學生聽,或與已為長輩的人閒聊,對軟話都不見得聽得進去的年輕人來說,硬話又怎麼能夠聽得進去呢。

  而在「悲劇的原因是道德問題」一文中,也有許多地方我非常不能接受,例如「就已婚前性行為來講,在過去,不論是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這都不是一件該做的事,可是我們不妨很坦白地承認,我們對這種事情越來越容忍,我們不敢大聲地說:這是錯誤的。」李家同振振有詞地寫下了這句話,我很想親口告訴他,這其實是個「價值」問題,無關乎是非對錯。如果全世界都得照著他的價值去運行才是對的,那麼地球上有著這麼多的人類、這麼多不同的思想也不具意義,自行回到遠古那君主專制的時代還比較快。至於為什麼現在社會對婚前性行為越來越能接受,必定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人類具有傳宗接代的能力,也有著生理上性的需求,如果因為在婚前兩性之間不能相互瞭解與妥協,就像過去相親沒兩樣,結婚了才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比婚前性行為更值得探討的,應該是正確的性觀念與避孕方法,而非一味的禁止,否則正值放蕩不羈的青少年們,實在很難把古板的規勸留在耳中。

  另外,李家同還說了「如果丈夫和妻子都是好人,他們還會常常吵架嗎?好的丈夫,當然會尊重妻子的想法,好的妻子也當然會顧到丈夫。雙方都如此,夫妻關係會壞嗎?」這似是而非的說法,很顯然的表露了李家同不只在求學過程中一路順暢,就連婚姻經營也晴空萬里呀。讓我想到親職教育課程中,讀到了樊雪春老師的「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婚姻變得無法幸福的原因有很多種,以李家同的說法,難道樊老師所親身經歷的這段婚姻,是存在於地球之外?當然不是,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已婚者,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滿意,又美滿和樂的模範家庭,能夠讓人人稱羨呢。李家同的說法有一個明顯的破綻,來自兩個好人所組成的婚姻,不一定能瞭解對方真的要的是什麼,以至於互相給對方的,常常是自認對方需要的,而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所以雙方越陷越深,距離也越來越遠了。

  消費主義氾濫的文章當中,作者提到「崇尚名牌是一種羞恥,因為這種崇拜充分顯示自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雖然後面有補充忽略功能而「過份」盲目所致,但這句話又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我想作者似乎不了解時尚產業,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商標和所打的廣告,同時是因為他的產品有高出一般水準的設計、品質和售後服務保證。名牌在台灣之所以貴得嚇死人,多是商人哄抬價錢所致,台灣有些人盲目崇尚名牌,他看不出來品牌商品好壞,只知道哪些比較貴。李家同不能學會欣賞名牌之所以能成為名牌的美感何在,與創業背後的艱辛,更不瞭解我們真正要對抗的,其實是盲目消費,而非架上的商品。

  科技的部分,我認為李家同提出的基礎科技研究觀點是非常的好,台灣科技發展應該是著重、聚焦在某些方面,而不是一直更換,看哪邊有小利益就往哪裡跑。然而他所提出政府應該協助研發新的操作系統,這點我是非常存疑的,微軟獨占作業系統市場行之有年,如果開發出一套大家都會去用的作業系統有那麼簡單,那麼攻讀電機的李家同先生,怎麼不自行研發一台賣得出去的中央處理器?這篇的方向雖然是好的,但是在真正的實行上其實困難重重,尤請政府擔任研發作業更是難上加難,而且很難看得出效益,不如實行之前文章中所提的研發基礎技術還比較實際,也不會自己打自己巴掌、牴觸到自己的文章。

  前半本書所流露對弱勢孩子的濃厚關愛,著實令人感動,這也是作者之所以受人敬重的原因吧。而在這個改進空間非常大的教育現況,確實需要有力人士介入現今一蹶不振的教育體制。但由於作者多是從學校教育和保守的社會觀點來看問題,如果能多看到家庭教育的面向,及開放的胸襟,必能發現更多問題真正的原因,及找到更好的處理之道。個人、家庭、學校與社會環環相扣,我們在解決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能先看清楚事情的脈絡,再加以分析和探討,才能逐漸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正面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