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若權  
出版社:天下文化

比爾.蓋茲的路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基本上就是一個不相信體制和秩序的人,如果他相信體制和秩序,就會乖乖唸完哈佛,而不會在十九歲那年輟學創立微軟。而且做的是之前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分開軟體和硬體,微軟只管生產軟體、數位和智慧財產。這條路風險極高,而且武林高手環伺,但對比爾.蓋茲來說,這才是一條「必然該走的路」。
 
微軟的成功和比爾.蓋茲個人的特質密不可分,「我有天生的壟斷力,」他曾告訴記者。報導作家羅姆在《微軟世界大審判》中這樣形容他:「蓋茲那種幾近著魔般的察覺力,一旦嗅出其他對手比他優異,他馬上就會激烈地驅使部署,去封殺市場上任何有可能的縫隙,同時積極的推出新產品上市。」
 
很多人以微軟一帆風順,打遍天下無敵手,其實這是天大的誤會,它推出的產品中,失敗的其實比成功的還多,Works正是箇中代表。失敗的產品雖多,不過1980年比爾.蓋茲和IBM簽訂了一只發展新型IBM個人電腦專用的MS-DOS作業系統合約,剛好保障了微軟財源的穩定,不怕研發失敗的產品。IBM做夢也想不到,這也是一個「引狼入室」故事的開始。當微軟如旭日東昇,過去的漫無章法已經無法讓她順利運轉,它終究必須朝向制度化經營,這也是公司所面臨的重要變革。
 

微軟把指令變簡單了
DOS和Windows代表兩種不同使用方式及人生態度,由兩位電腦科學家撰寫的《我的名字是電腦》(Computer)中寫得很清楚。DOS是一種「命令列介面」,使用者要先研讀一本厚厚的使用手冊,再利用打字的方式,逐一輸入指令,而且不能打錯字,錯了一個字就要整行重來。它的錯綜複雜大受技術狂熱者歡迎,但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實在太困難,「好像要先了解化油器才能開車」。視窗Windows即「圖形使用者介面」這是一種自然、直覺的電腦使用方式,透明而不故弄玄虛,電腦螢幕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桌面,使用者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學會操作。它當然不是微軟的發明,但微軟藉由參與麥金塔開發計畫,取得第一手資訊,修正它、改良它。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麥金塔雖然為電腦工業設下新的標準,但微軟才是那個最會賣軟體的人。
 
系統外的華麗冒險
學習專家葛維在擔任運動教練時發現,幾乎每一個來上課的學生,都非常努力想要修正某種運動的某些技巧,他們期望教練開處方,幫助他們改善缺點。但葛維教練開的處方是什麼呢?「停止這麼努力」,他要學生停止努力,不要專注在改善自己的問題上,轉而相信自己有能力從經驗中學習。然後不可思議的現象發生了:學生都進不了,因為「不要太努力」。
 
出版市場預估
一本書,如果他是生活的,有一點生活道理、一點點趣味、一點點吊書袋、一點點名人證言,再給它一個警世的結論,17歲的高中生覺得好看,45歲的中年人亦有所感,這本書,以目前台灣市場,大約有15到20萬冊的銷量;如果只有25歲到35歲的人想看,10萬;如果只有高中生感興趣,大約3萬,而且很快就會從市場消失。
 
妙筆生花的迷思
面對約稿,我總是不厭其煩問清楚對方要的內容,雜誌或報紙的目標讀者群,他們所關心的議題,把答案一一輸入腦中後,再決定下筆的方向,這還是把行銷概念運用到了寫作上。關於寫作,還有一種我稱之為「妙筆生花」的迷思。一個人的文筆要多好才能寫作呢?我從不認為我有多好的文筆,但我天生是一個十分細心而認真的觀察者,從觀察提煉出觀點,而寫作是為了觀點的傳播與分享。關點可以重複,因為讀者需要一而再再而三被提醒,但隨著年代的不同,寫作者必須不斷更新表達形式,以免於自我重複。如果是小說,一個好的故事恐怕比文字技巧重要。
 
懂得真心喜悅
「想想看,你經過一番辛苦才得到這樣的掌聲,如果連在掌聲響起的當下,那短短的幾秒中都不敢去擁抱它,覺得自己值得,你就辜負了給你掌聲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