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彙整了楊騏歷年來的媒體行銷成果紀錄,計平面媒體(報紙、雜誌等)12 則,電視新聞 6 則,共 18 則。

1. 中國時報:酷!成德國中斥資近兩百萬建置 專設錄音室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中國時報.jpg

完整報導 / 中國時報:酷!成德國中斥資近兩百萬建置 專設錄音室

報導來源:2016/02/24 中國時報

2016年02月24日 04:10 柯伶穎/台北報導

學生來一段B-Box,經過混音、後製,一首創作歌曲就誕生了!但這不是在唱片公司錄音室,而是在校園內。台北市成德國中斥資近兩百萬,建置「專業錄音室」,讓師生及市民都可透過該校設備,創作個人CD或DEMO帶。

同時,校方也邀請作曲家林育誼進駐指導,不必花大錢,即可體驗音樂創作樂趣,學生都直呼,課程很好玩,希望可讓更多人知道!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中國時報-1.jpg

除了專業錄音室,成德國中聘請作曲家林育誼進駐,讓音樂課多了流行音樂製作元素,不再死板。(成德國中提供)

成德國中斥資兩百萬,買了Keyboard、混音機跟監控喇叭等專業設備,打造錄音室,創下全台國中先例。並聘請專業作曲家林育誼擔任老師,讓國中生學習數位音樂創作,讓音樂課不再只有直笛、古典樂,打破死板的教學。

面對學校砸重金設立錄音室,成德國中學生都很開心,不僅可以自己錄CD,更了解到音樂特效製作過程等。該校林姓同學說,本來就對音樂很有興趣,現在上音樂課會想學更多,也知道以後可以做哪些音樂工作。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中國時報-2.jpg

成德國中斥資200萬打造專業錄音室,除了課程需要,也開放社區大學課程預約。(成德國中提供)

林育誼解釋,在升學主義掛帥的環境下,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選擇,發掘更多有特殊專長的孩子,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成德國中電腦老師楊騏表示,因應少子化,學校盼培養多元發展,便將多餘空間改造成兩間教室,一間是簡單的小型工作室,因應上課教學需求;另一間專業錄音室讓同學錄製音樂,像是畢業歌曲,鼓勵學生多創作。錄音室也開放社區大學、一般市民預約,未來也規畫社團活動使用。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黃柳璟

 

2.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設錄音室 上流行音樂課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自由時報.jpg

完整報導 /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設錄音室 上流行音樂課

報導來源:2016/02/24 自由時報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學校裡也有專業錄音室耶!成德國中改造閒置空間,打造兩間錄音室,Keyboard、混音機、防噴麥等設備一應俱全,還邀請作曲家林育誼駐校,教導學生創作、錄音;學校老師說,傳統音樂課上的多是古典音樂,希望藉此帶領學生認識流行音樂。而成德國中也是社區大學所在,打算開設音樂相關課程,讓一般民眾體驗。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自由時報-1.jpg

成德國中將校內閒置空間改造成專業錄音室,Keyboard、混音機、防噴麥等設備一應俱全。(成德國中提供)

錄音室於去年十一月改建完成,學生開始上課後,都覺得新奇、有趣,九年級許姓同學笑說,了解軟硬體、科技與歌曲創作後,讓他有許多體悟,「我本來就很喜歡唱歌,經過這次體驗後,更了解音樂層次,打算以後再多研究數位音樂!」

九年級黃姓同學則說,了解許多數位音樂知識後,覺得做音樂滿辛苦的,但能用音樂來工作,應該很開心;而九年級阮姓同學說,課程讓他更了解做音樂的程式與功能,未來想要錄製自己的作品,放上網路平台。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自由時報-2.jpg

成德國中將校內閒置空間改造成專業錄音室,Keyboard、混音機、防噴麥等設備一應俱全。(成德國中提供)

林育誼是優人神鼓表演藝術班主任,課餘時間到成德國中駐校,他認為,傳統教法是教學生認識音階、音高、唱音名、算拍子、學指揮等等,讓音樂學習門檻變得很高,利用數位音樂的程式軟體轉換,學生就可在鍵盤彈奏任何音樂,「有點像DJ做現場發揮,還沒學樂理、彈琴、DoReMi,就可以玩音樂!」

成德國中學生約有兩百人,電腦老師楊騏說,已有四十人表現出高度興趣,而以前傳統音樂課總是只上古典樂,但音樂無所不在,藉此向學生講解流行樂、音效等等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還有學生興奮地說要錄製自己的CD,未來規劃開社團。

 

3. 聯合報:北市成德國中專業錄音室 帶學生當音樂人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聯合報.jpg

完整報導 / 聯合報:北市成德國中專業錄音室 帶學生當音樂人

報導來源:2016/02/24 聯合報

北市成德國中設立專業錄音室,讓不會樂器的學生也能體驗作曲樂趣。

響應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北市成德國中重新改造校園餘裕空間,運用教育局經費近200萬元建置專業錄音室,並邀請作曲家林育誼指導,讓校內師生及里民不必花大錢,就可體驗音樂創作樂趣。

成德國中電腦老師楊騏說,傳統的音樂課較少上到流行歌曲,建置專業環境,讓學生創作音效、流行樂,目前先讓八、九年級學生體驗,未來規畫開社團,成為固定課程。

作曲家林育誼說,建置專業錄音室的優勢是學生不用學會彈琴,就能玩音樂,一般專業錄音室中的Keyboard、混音機、防噴麥等專業設備都有,可創作個人CD或DEMO帶。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224聯合報-1.jpg

北市成德國中設立專業錄音室,讓不會樂器的學生也能體驗作曲樂趣。 圖/成德國中提供

 

4. 中視新聞:國中音樂課翻轉 首設錄音室學專業

詳細資訊 / 中視新聞:國中音樂課翻轉 首設錄音室學專業

報導來源:2016/02/23 中視新聞

國中也可以翻轉教育,台北市成德國中打造了一間專業錄音室,請來作曲家教學,把演奏音樂,錄音起來成為作品。

讓音樂課,可以在專業的錄音室中學習到DJ、作曲、成音、和後製。

 

5. 民視新聞:首創 國中音樂課打造錄音室 培養人才

詳細資訊 / 民視新聞:首創 國中音樂課打造錄音室 培養人才

報導來源:2016/02/23 民視新聞

【民視即時新聞】一般國中音樂課都是上直笛,學習基本音樂常識,但台北市成德國中卻創全台紀錄,校方斥資200萬元,買了Keyboard、混音機跟監控喇叭,打造「專業錄音室」,還聘請專業作曲家擔任老師,要找出音樂潛力股,培養未來的音樂人,學生還能錄製專輯。

DJ放音樂,古典饒舌樂通通有,但這裡不是PARTY,而是國中校園。

作曲家林育誼vs.成德國中學生:「給一個節拍。」

老師把每個學生的聲音轉換成音樂,再讓他們自己上台當DJ,台北市成德國中的音樂課,不只有普通直笛,要讓同學混音,感受音樂的無限可能。

成德國中學生楊智全:「因為我音樂很爛,有這個以後,我覺得我會變得比較厲害,感覺學會的話,我也可以自己做音樂像他一樣。」

記者vs.成德國中學生楊智全:「(像誰?),周杰倫。」

除了音樂DJ課,還有更強的在這裡。

學生投入唱歌,老師幫忙後製,成德國中斥資近200萬,買了Keyboard、混音機跟監控喇叭,打造專業錄音室,創下全台國中之先,聘請專業作曲家林育誼擔任老師,讓國中生學習詞曲創作,有機會還要幫他們錄CD。

成德國中學生田莘:「會想要試試看,就覺得多了很多可能性吧。」

作曲家林育誼:「利用數位科技介面,能讓孩子知道學習藝術,不管是學習音樂還是其他藝術,都能很快樂的,門檻很低的來學習。」

打破亞洲填鴨式的教學,音樂課不再死板,學校相信學生自由學習,才能挖掘他們的無限潛力。(民視新聞王暐婷、莊沛文台北報導)

 

6. 公視新聞:成德國中花200萬 閒置空間變錄音室

詳細資訊 / 公視新聞:成德國中花200萬 閒置空間變錄音室

報導來源:2016/02/23 公視中晝新聞

台北市成德國中、改造校園閒置空間為藝文中心,斥資將近兩百萬、設立專業錄音室,還請作曲家駐校指導。

國二的女學生隨口唱出Adele的暢銷金曲,好歌喉隨即被錄了下來,但這裡不是業界錄音室,而是台北市成德國中的專業錄音室,在這裡,要創作個人CD或DEMO帶,都沒問題。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田莘==
我覺得很好啊
就多接觸一點音樂的東西

閒置空間變成錄音室,校方更邀請藝術家進駐,作曲家林育誼和團隊平常就在這兒創作,一學期也得回饋20堂課,將自己會的融合課程,帶給學生。

國二的孩子,第一次接觸數位音樂,聽到自己的聲音如何變化、被混音,再被改成有節奏感的音樂,都覺得好酷。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張晏瑄==
我覺得很神奇啊
因為就是一個聲音
然後可以變成那麼多變化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楊智全==
我覺得(音樂)非常難學
但是自從有了這個以後
我覺得簡單多了

==北市成德國中駐校作曲家 林育誼==
在利用現在
數位科技的一個界面
能夠讓孩子知道學習藝術
不管是學習音樂或是學習
其他的藝術都能夠很快樂的
而且門檻很低的來學習

沒有學鋼琴也能玩音樂,不是音樂課就那麼制式,透過學習、體驗,學生對很多事有更多想像,藝術教育也更為有趣。

記者 林曉慧 沈志明 台北報導

 

7. 聯合影音新聞:教學更多元 成德國中打造錄音室

詳細資訊 / 聯合影音新聞:教學更多元 成德國中打造錄音室

報導來源:2016/02/23 聯合影音新聞

台北市成德國中重金打造一間專業錄音室,學生從課堂上就能編曲錄音,製作自己的主題曲。

多元的教學方式,也讓上課不再枯燥乏味。

 

8. 公視新聞:國中斥資近2百萬 閒置空間變錄音室

詳細資訊 / 公視新聞:國中斥資近2百萬 閒置空間變錄音室

報導來源:2016/02/23 公視晚間新聞

台北市成德國中、改造校園閒置空間為藝文中心,斥資將近兩百萬、設立專業錄音室,還請作曲家駐校指導。

國二的女學生隨口唱出Adele的暢銷金曲,好歌喉隨即被錄了下來,但這裡不是業界錄音室,而是台北市成德國中的專業錄音室,在這裡,要創作個人CD或DEMO帶,都沒問題。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田莘==
我覺得很好啊
就多接觸一點音樂的東西

閒置空間變成錄音室,校方更邀請藝術家進駐,作曲家林育誼和團隊平常就在這兒創作,一學期也得回饋20堂課,將自己會的融合課程,帶給學生。

國二的孩子,第一次接觸數位音樂,聽到自己的聲音如何變化、被混音,再被改成有節奏感的音樂,都覺得好酷。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張晏瑄==
我覺得很神奇啊
因為就是一個聲音
然後可以變成那麼多變化

==台北市成德國中學生 楊智全==
我覺得(音樂)非常難學
但是自從有了這個以後
我覺得簡單多了

==北市成德國中駐校作曲家 林育誼==
在利用現在
數位科技的一個界面
能夠讓孩子知道學習藝術
不管是學習音樂或是學習
其他的藝術都能夠很快樂的
而且門檻很低的來學習

沒有學鋼琴也能玩音樂,不是音樂課就那麼制式,透過學習、體驗,學生對很多事有更多想像,藝術教育也更為有趣。

記者 林曉慧 沈志明 台北報導

 

9. 市府新聞稿:校內有專業錄音室?學生直呼太酷了!

新聞稿 / 校內有專業錄音室?學生直呼太酷了!

撰稿:成德國中楊騏老師 刊載於:市府新聞稿

為響應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臺北市立成德國中將校園餘裕空間重新改造,斥資近兩百萬建置「專業錄音室」,並邀請作曲家林育誼進駐指導,讓臺北市師生及社區里民不必花大錢,即可體驗音樂創作樂趣。

音樂2-2_DSCN0909.JPG

一般專業錄音室中的Keyboard、混音機、防噴麥等專業設備在成德國中一應俱全,不論是要創作個人CD或是DEMO帶,都可透過該校設備完成。

在林育誼團隊的帶領下,融合業界錄音編曲於正式音樂課,成德國中黃姓同學表示,這樣的課程很好玩,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音樂1-5_DSCN1002.JPG

成德國中校長洪志成指出,由環境改造、藝術家進駐與課程融合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協力進行,提供學生更豐富多元也更能發揮創意的學習體驗,是成德國中多元發展的一大亮點特色。

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該市將餘裕空間加以改造並邀請藝術家進駐的學校包括萬華國中、麗山國小在內的35所學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何雅娟強調,積極推動藝術向下扎根,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未來可能。

 

10. 市府新聞稿:首創校內錄音室 學生:好想學!

新聞稿 / 首創校內錄音室 學生:好想學!

撰稿:成德國中楊騏老師 刊載於:市府新聞稿

上音樂課不只可以學唱歌,還可以學創作歌曲!臺北市立成德國中重新改造校園閒置空間,斥資近兩百萬購置Keyboard、混音機、監控喇叭等專業設備成立「專業錄音室」,並邀請作曲家林育誼擔任校園藝術家,將業界錄音編曲融入國中的音樂課中,讓上音樂課變得更有趣。

音樂2-5_DSCN0911.jpg

成德國中校長洪志成表示,本校不但首創校內錄音室,更力邀藝術家進入校園,與學生近距離面對面親自指導,是成德國中促進多元發展的一大亮點特色。

音樂1-1_20151228_143021[1](修).jpg

在林育誼團隊的帶領下,成德國中林姓同學表示,本來就對音樂很有興趣,上完這個課會想要學更多,也知道以後可以做哪些工作。林育誼解釋,在現在升學主義掛帥的環境下,希望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選擇,透過這樣的合作,可以發掘更多有特殊專長的孩子,幫助他們發揮潛能。

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該市學校將餘裕空間改造並邀請藝術家進駐的學校包括桃源國中、西松國小在內的35所學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何雅娟強調,讓設計美學的概念深入校園,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元的發展可能。

 

11.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闢文創中心 教學多元化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724自由時報.jpg

完整報導 /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闢文創中心 教學多元化

報導來源:2016/07/24 自由時報

2016-07-24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學校閒置空間成為各界期待利用的大餅,如希望改建成宿舍、引進社區資源等;但多數學校傾向與教育機構合作,維持教學現場的單純。成德國中四年前改造一、二樓工藝教室,設立「成雁文創中心」,邀請藝術家進駐,至今已有錄音室、小小造紙廠、茶道教室,一年舉辦八十五場活動、多達兩千人次使用。

設錄音室 邀作曲家教學生創作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724自由時報-1

成德國中四年前開始改造學校設立「成雁文創中心」,至今已有錄音室、小小造紙廠、茶道教室。 (記者梁珮綺攝)

成德國中校地廣大,佔地七千九百餘坪,全盛時期有卅三個班,如今僅有十七班。學校四年前開始籌劃改建閒置教室,適逢今年台北舉辦世界設計之都,學校前年即主動寫提案,向文化局申請經費,設置專業錄音室,邀請作曲家林育誼進駐,教導學生創作、錄音,學生也在錄音室錄製畢業專輯。校長洪志成說,希望還能邀請以微電影見長的藝術家進駐,結合電影、音樂,讓課程更多元。

教室改建為造紙廠、茶道教室

600_149.jpg

成德國中四年前開始改造學校一、二樓的工藝教室,設立「成雁文創中心」,至今已有錄音室、小小造紙廠。 (記者梁珮綺攝)

此外,學校一樓教室改建為小小造紙廠,訂購與南投廣興紙寮相同的打漿機、抄紙機、烘台等,造紙廠外的走廊上也展示各種手工紙,而造紙也能融入國文、美術等課程;二樓則為茶道教室,校方邀請專業茶師進駐,讓全校師生在校內體驗品茗樂趣。

洪志成說,世界設計之都結束後,學校仍會繼續與藝術家合作,維持文創熱度之餘,也讓學生在學科之外得到不同體驗。

 

12.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做紙燈泡 為台灣祈福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60508自由時報.jpg

完整報導 / 自由時報:成德國中做紙燈泡 為台灣祈福

報導來源:2016/05/08 自由時報

2016-05-08

〔記者梁珮綺/台北報導〕成德國中將校內閒置空間改造為造紙工廠,本週適逢母親節,昨開放校園舉辦「點亮千顆心、手護台灣情」活動,現場用二一七顆愛心形狀的紙燈泡排成台灣形狀,並提供民眾體驗製作手工紙燈泡,校長洪志成表示,當初因內湖女童小燈泡受害,想到可以製作紙燈泡替女童祈福,後來轉念改為替全台灣人祈福。

600_171.jpg

成德國中昨開放校園舉辦「點亮千顆心、手護台灣情」活動,現場用二一七顆愛心形狀的紙燈泡排成台灣形狀。(成德國中提供)

洪志成笑說,為了昨天的活動,分三次、約近九十人次手工製作愛心紙燈泡,製作過程一開始有些繁複,久了發現大家動作熟練,「製作方法就是把濕的紙漿小心翼翼的黏到愛心氣球上,風乾後再把氣球刺破,紙燈泡就完成了!」昨天活動除把愛心紙燈泡排成台灣形狀,也開放民眾體驗手工製作。

成德國中造紙廠去年十一月啟用,至今已舉辦十五場手工造紙課程,共有五十八名師生、家長、里民參加,而在造紙廠外的走廊上,則展示各種手工紙,成為一種裝置藝術,洪志成說,未來會與南港社區大學合作開課,讓更多有興趣的民眾利用晚上或假日到校體驗。

 

13. 公民新聞:點亮千顆心‧守護台灣情

詳細資訊 / 公民新聞:點亮千顆心‧守護台灣情

報導來源:2016/05/08 公民新聞

2016/05/07 母親節前夕,臺北市立成德國中暨家長會、南港社區大學、袁金塔教授團隊等‧‧於成德國中活動中心二樓展演廳舉行『點亮千顆心 守護台灣情』及母親節慶祝活動~期盼以一點點的力量發揮最大的功能、最大的價值,來影響週遭的人,讓母親們不再恐懼、讓社會更溫馨。

PeoPo公民記者大姐Lotus臺北採訪報導

 

14. 市府新聞稿:全台首創校內造紙廠 家長:不可思議!

新聞稿 / 全台首創校內造紙廠 家長:不可思議!

撰稿:成德國中楊騏老師 刊載於:市府新聞稿

臺北市立成德國民中學因面臨少子化衝擊,為發展學校特色,爭取「設計之都」經費補助,將校園閒置空間改造成造紙工廠,訂製與廣興紙寮同等功能的打漿機、抄紙槽、烘台等近百萬全套造紙設備,並將於5月7日(星期六)上午開放校園,讓臺北市的師生及里民可就近免費體驗手工造紙的樂趣。

20160505成德國中新聞稿-造紙廠照片1.JPG

成德紙寮自去年11月啟用至今,已舉辦手工造紙課程15場,總計已有508名師生及家長里民參與,黃姓家長表示:「以前求學時都沒有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就近就讀成德,有這麼多元的活動,真的是很不錯。」跟著爸爸一起來體驗的劉姓女童更興奮地問:「什麼時候可以再來玩?」

20160505成德國中新聞稿-造紙廠照片2.JPG

成德國中為回應家長與里民詢問,將於明(5月7日)舉辦《點亮千顆心 手護台灣情》活動,免費提供民眾現場體驗手工紙燈泡製作,並安排紙燈泡點燈活動,應景母親節溫馨氣氛,祈福所有母親與孩子平安快樂。

成德國中校長洪志成指出,為使校內造紙設備結合專業造紙藝術課程,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紙翫創作藝術家袁金塔進駐指導,將手工紙創作融入校內課程,讓學生受藝術家引導進行創作,張姓家長直言:「袁教授的畫作動輒上百萬,能藉機一睹藝術家風采,非常難得!」

洪志成表示,未來將配合一般民眾上下班作息需求,與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合作開課,讓更多臺北市民可利用晚上或假日,前來成德紙寮學習體驗。

【免費手工造紙活動資訊】
時  間:105/5/7(六) 9:30-11:30
地  點:成德國中活動中心2F
交通資訊:《捷運後山埤站》3號出口,沿忠孝醫院方向步行至東新街。
活動網址:http://goo.gl/NvJMIK

 

15. 遠見雜誌:翻轉教育不再是口號 創意開始遍地開花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7遠見雜誌.png

完整報導 / 遠見雜誌:翻轉教育不再是口號 創意開始遍地開花

報導來源:2015/12/17 遠見雜誌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7遠見雜誌-1.jpg

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台灣教育問題,仍有許多站在第一線的教育者,抱著熱忱、秉持信念地培育台灣人才。當科技解放了知識,當設計翻轉了教育,我們能否帶領孩子們,在面對多元的教學平台時走出自己的路?

活化校園 教育可以不一樣

近年,少子化讓校園整併蔚為趨勢,如何利用閒置或學校整併的空間,融入創新觀念,進而活化利用也漸為顯學。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台北市立成德國民中學積極發展成德國中校園角落美學,從軟硬體著手,促進教師教學翻轉,同時開拓學生學習觸角,提供多元舞台,為發掘校園中師生的創意思維、想像與執行力,同時導入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的設計思考,成德國中正在兌現活化教育的承諾。

邀請設計師團隊,以參與式設計工作坊及滾動式對話方式,串連參與夥伴擴散性和聚斂性思考,交錯激發出可行的設計元素,並試圖融合於學校課程裡,啟發學生具有設計思考的觀念和能力,希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厚植人文美學素養,同步形塑出專屬成德國中的教育特色。同時,校園內還設有藝廊,不定期展出進駐藝術家或校園師生的作品,完整發揮了環境教育的每一分力量,讓學生身在美麗的校園中,不時地接受美育薰陶,氣質也隨之改變。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7遠見雜誌-2.jpg

創新教育 從設計家進駐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家聚落部分,成德國中邀請攝影設計家兼導演蔡銘益進駐,在成德國中成雁文創中心成立一年,完成人生第一部微電影作品—《回憶的日記本》,還在學校開設微電影社,以社團經營的方式,回饋學校師生他個人創作的思維及落實設計思考從教育扎根的理念,期望未來能完成一部長片並入圍金馬獎。

而經由這樣回饋互動方式,目前成德國中的微電影實力已漸漸發酵;2015年,成德國中的師生甚至能夠獨自完成影片,齊心拍攝出的「正確用藥宣導影片」還榮獲台北市宣導影片第三名的殊榮肯定。

對此,成德國中校長洪志成表示,「要將設計帶入教育,最重要的並不是著眼於軟硬體設置了多少,而是要一點一滴植入,成為課程學習的一部份,如此才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大綜效。」

換句話說,設計教育要成功,除了需要有場域培養專業設計人才外,美育的設計涵養仍是根本,洪志成強調更重要的是「設計」的本質,也就是以創意結合美學概念並解決問題,他進一步補充:「因此,我們並不會為了「設計」去另闢蹊徑、廣設新課程,反而是帶著老師重新思考,如何結合現有課程、現有環境去展現『設計教育』精神。」當第一線人員能體現到「設計」為教學帶來的改變,自然就成為落實理念的重要推手。

 

16. 遠見雜誌:熱忱團隊先行 設計融入課程無違和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9遠見雜誌.png

完整報導 / 遠見雜誌:熱忱團隊先行 設計融入課程無違和

報導來源:2015/12/19 遠見雜誌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9遠見雜誌-1.jpg

「有夢」才能讓眾人追隨,即使教育也是如此。無論軟硬體如何升級,第一線老師的投入與支持永遠是最重要的關鍵,這也是成德國中能夠推行「設計教育」的一大主因。

雙向回饋 提升參與度

談到設計教育推廣,一般傳統的作法,多半以硬體著手,也就是彩繪教室、增設相關課程等方式進行,著眼之處仍在於「看得見的設計表現」。然而,在台北市立成德國民中學,校長洪志成在談到「設計教育」時,卻強調,「設計不光只是我們一般熟知的設計感,而是一種美學,這種美學的感染與紮根,要靠環境及課程相互呼應,並搭配構築『短、中、長期』的策略架構,才能長久發展。」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19遠見雜誌-2.jpg

因此,有別於坊間邀請藝術家來駐點的單向作法,在閒置空間的利用上,成德國中著實費了不少心力,為的就是避免一旦駐點藝術家離開後,原先的空間,往往會淪成使用率不高的蚊子館,「為了提昇使用率,及不影響升學的課業主軸下,我們以社團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像微電影社,就已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透過藝術家的分享與回饋,並由他們領著頭做,已超越平面式授課的效果,如今,從寫腳本、找道具,甚至如何與社區產生連結互動,學生們都有獨立的製作能力。」洪志成開心地分享。

點、線、面方式 擴散設計能量

在校長領頭下,負責設計家聚落空間規劃與需求是總務主任陳章玄、負責師生與設計家對話及課程融入規劃,則由教務主任黃富財負責,至於宣傳及對外發言的,則是輔導主任莊國彰,透過幾個核心成員的齊力努力下,眾人有志一同地表示,對於成德國中的定位發展,不單是學生們學習的場域,而是以企業永續經營的企圖看待,範圍也不僅限於在成德國中求學的學生,而是整個社區的成員。

洪志成相當強調「有創意的老師,才有創意的學生。」於是,從第一線老師的教學及課程設計著手,規劃一系列的活動,是讓成德國中整個動起來的關鍵。

有了這樣的共同願景,成德國中每一個參與者談起所進行的計畫,格外有使命感與熱情,臉上盡帶著笑容,「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無論是鄰近的小學、幼稚園,甚至成人課程,都十分歡迎來到成德國中,一起來交流學習,讓整個社區更加美好!」

 

17. 遠見雜誌:讓每個孩子都是設計思考家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20遠見雜誌.png

完整報導 / 遠見雜誌:讓每個孩子都是設計思考家

報導來源:2015/12/20 遠見雜誌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20遠見雜誌-1.jpg

(圖片來源/TraNews  攝影/石靜怡)

「咦!這不是紙嗎?怎麼可以吃?」但見展示台上攤著,的確是一張張紙,沒想到,仔細一瞧,一摸質地,竟有股香味傳出,這是顛覆飲食新概念,由廣興造紙文創的推出的「菜倫紙」,展現台灣手工紙文創的新趣味與新商機,這樣有趣的設計創意,也是成德國中的一大亮點。

事實上,不光是「菜倫紙」,廣興紙寮的造紙體驗過程,在成德國中也有原汁原味的呈現,就連設備也是比照原廠。這些呈現,其實只是成德國中以「設計」為主軸開展的計畫中的一個成果。將「創意」視為教學核心,體驗式互動教育的設計,不僅凝聚師生感情,更重要的是,散發出設計力量大綜效。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20遠見雜誌-2.jpg

名聞暇邇的廣興紙寮進駐成德國中的校園,並以不輸原廠規模的設備設計體驗教學,就是產學合作的一大創新亮點。第一線的老師在經歷導覽學習後,便為自身的課程設計上激發了不少思考空間,好比說,文房四寶的嶄新應用就可以融入國文課程的設計之中。

同時,「菜倫紙」的創意,也為成德國中的成雁文創中心帶來商業模式的經濟價值思考,「當不同設計的多元元素紛紛挹注,更多藝術家、設計師進駐,不僅能夠活化老師的教學,也間接鼓勵了老師以多元評量模式,提供學生發揮思辨和批判等能力,藉由學科之外的學習成果看到學生的成長與回饋。」洪志成說。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20遠見雜誌-3.jpg

「設計不是表象,而是一種學習經驗的累積。透由這些計畫,讓成德國中成為一個平台,藉由點、線、面的串連,將這股教育力量漸漸擴散出去。」洪志成認為,當設計教育自然地融入課程之中,隨著計畫開展的硬體設施也能一步一腳印地構築起來,進而形成為學校文化重要的DNA,在成德國中,「設計教育」並非靜態的名詞,而是會動的動詞。

面對2016年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即將來臨之際,洪志成除了相當期待它的來臨,能讓成德國中積蓄的設計能量得以有展現舞台,並藉此難得機會與國際接軌、交流之餘,他更坦言,「設計之都不只是開始,而是一個重要的中繼站,為大家帶來學習設計思考的機會。然而,推廣設計教育勢必是一條需要持續及堅持的路,成德國中並不躁進,循序漸進、有策略地為孩子融入設計能力,這樣的作法便是出於衷心的期望:學生可以透過設計創意,得到成長,並了解設計價值,這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18. 30雜誌:食「紙」大動,可以吃的紙!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_30雜誌.png

完整報導 / 30雜誌:食「紙」大動,可以吃的紙!

報導來源:30雜誌

「咦!這不是紙嗎?怎麼可以吃?」但見展示台上攤著,的確是一張張紙,沒想到,仔細一瞧,一摸質地,竟有股香味傳出,這是顛覆飲食新概念,由廣興造紙文創的推出的「菜倫紙」,展現台灣手工紙文創的新趣味與新商機,這樣有趣的設計創意,也是成德國中的一大亮點。

事實上,不光是「菜倫紙」,廣興紙寮的造紙體驗過程,在成德國中也有原汁原味的呈現,就連設備也是比照原廠。這些呈現,其實只是成德國中以「設計」為主軸開展的計畫中的一個成果。將「創意」視為教學核心,體驗式互動教育的設計,不僅凝聚師生感情,更重要的是,散發出設計力量大綜效。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_30雜誌-1.jpg

名聞暇邇的廣興紙寮進駐成德國中的校園,並以不輸原廠規模的設備設計體驗教學,就是產學合作的一大創新亮點。第一線的老師在經歷導覽學習後,便為自身的課程設計上激發了不少思考空間,好比說,文房四寶的嶄新應用就可以融入國文課程的設計之中。

同時,「菜倫紙」的創意,也為成德國中的成雁文創中心帶來商業模式的經濟價值思考,「當不同設計的多元元素紛紛挹注,更多藝術家、設計師進駐,不僅能夠活化老師的教學,也間接鼓勵了老師以多元評量模式,提供學生發揮思辨和批判等能力,藉由學科之外的學習成果看到學生的成長與回饋。」洪志成說。

楊騏媒體行銷成果_201512_30雜誌-2.jpg

「設計不是表象,而是一種學習經驗的累積。透由這些計畫,讓成德國中成為一個平台,藉由點、線、面的串連,將這股教育力量漸漸擴散出去。」洪志成認為,當設計教育自然地融入課程之中,隨著計畫開展的硬體設施也能一步一腳印地構築起來,進而形成為學校文化重要的DNA,在成德國中,「設計教育」並非靜態的名詞,而是會動的動詞。

面對2016年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即將來臨之際,洪志成除了相當期待它的來臨,能讓成德國中積蓄的設計能量得以有展現舞台,並藉此難得機會與國際接軌、交流之餘,他更坦言,「設計之都不只是開始,而是一個重要的中繼站,為大家帶來學習設計思考的機會。然而,推廣設計教育勢必是一條需要持續及堅持的路,成德國中並不躁進,循序漸進、有策略地為孩子融入設計能力,這樣的作法便是出於衷心的期望:學生可以透過設計創意,得到成長,並了解設計價值,這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