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教材教法報告

不同於一般電腦科學討論到的名人盛事(像是 Pascal、雅卡爾提花織機、von Neumann 等等),當今的電腦科技,能夠與藝術創作有所結合,迸發出截然不同以往、令人驚嘆的火花,也是一件不容忽視的重大事件。

substratePRN.jpg
Fig 1: Substrate 其藝術質感猶如手繪
(圖片來源:Gallery of Computation

如同1998 年七月份全世界學術上最有名、讀者訂閱最多的的一份學術雜誌 IEEE Spectrum 封面所言:"ART & TECHNOLOGY - When Artists And Engineers Work Together, The Result is Something Neither Can Expect. " 兩者的結合,不管是對藝術或者是科技的影響,都是不可預期的。

在科技與藝術的這塊交集裡,有所貢獻的人當然有很多,像是設計課一定會提到John Whitney Sr.,使用了類比電腦製作藝術動畫,可以說是「電腦動畫的始祖」;而Max Bense 在研究科學與數學美學時,首先提出了「科技藝術」,以及「科技美學」的觀念與理論;而我最崇拜,也最喜歡的則是這一位──Jared Tarbell。

Jared Tarbell 不僅僅是寫電腦程式來產生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像,他所創造出的一幅幅有趣圖片(如上圖 Substrate, June 2003, J. Tarbell),甚至可以被稱作為「藝術品」了!我還記得在我第一眼看到時,所帶給我的衝擊是多麼的驚人!那大大小小的方格子,搭配上紅的、橙的、褐的等大地色系的色彩,就像是乘坐飛機時從高空望下的樣貌;排列不規則的大大小小的房屋,彼此就像有著斷不開的聯繫,又可以從來都彼此無關,點點滴滴訴說著城市裡可能既瘋狂又保守、既熱情也冷漠的各種風情。

一開始還天真地以為只是利用繪圖板,憑著人類本身對美感的經驗,透過非常仔細的刻畫、手繪製作出來的……我還真是太小看「科技的藝術化」了。引用師大圖傳系林素惠老師所言,數位化的宇宙,不僅遠遠超過立體主義所引入藝術中的非線性,它迅速變成對新的批評語言和美學而言尚待開發的新現實。當代藝術的所有領域都援用數位技術,數位技術給予影像一種新的性能︰無限的可塑性。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期望在不遠的將來,「原來科技也能這麼美」能更加深植於來自不同領域,或不同年齡層的人們的心中。

 

參考資料:

1. 蔡娟娟老師的電腦繪圖教學研究 電腦藝術的發展

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創意內容計畫 TechArt-藝術與科技的時代性整合

3. Gallery of Computation | generative artifacts

4. Luar’s Flash Playground電腦藝術是藝術?

5. 師大圖傳系林素惠老師的杜象風 - 數位學習網 數位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