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河合隼雄
出版社:親子天下

文中穿插著豐富的日本與西方童話,還有許多真實的案例故事,讓我們面對探討孩子內心世界這些嚴肅的主題時,能有靈活的口吻與真摯的話語做妝點,從中獲得樂趣,更有所啟發。

重點摘要如下:
 
孩子的眼睛,清清楚楚地看著這個世界。大人因為眼前的現實,如月薪多少、如何升遷等,占據了他們的心思,所以忘記自己也擁有一個宇宙,而發現這個宇宙的存在,竟然會伴隨著恐懼和不安。或許是為了要避免被不安所襲,忽視、甚至是破壞孩子的宇宙。
 
了解孩子的宇宙,事實上就表示了解大人的宇宙。大人的內心裡,住著名為改革者的孩子。

 
1. 孩子與家庭

(1) 父母對於自己愛孩子,似乎很有把握,但是如果不努力思考「如何傳達」這份愛,也是枉然。

(2) 當我們體驗到如憎恨、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的同時,與家人間的關係並不會因此斷絕,這就是「家人」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3) 無論是年紀再小的孩子,都會拼命想證明自己在家中是個大人。但因為自己還有很多事情做不到,所以會特別去找一件只有自己做得到、其他家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把特大號牙膏全部擠出來),來宣洩心中的情緒。

(4) 離家出走的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自立的意志,以及個人的主張。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特的想法,當這樣的情緒突然高漲而表現在行動上,就成了所謂的「離家出走」。

(5) 現代的離家出走,可以說等同於「追求家庭的離家出走」、「發出家不像家警告的離家出走」。對於這種情況,多半是不回家,而進入某個虛擬家庭中。虛擬家庭指的是由異常濃密關係所結成的團體,例如不良集團或幫派,為了彌補原本家庭關係的稀薄,所以需要這種異常濃密的關係。由於這是一種「追求家」的行為,對於這樣的孩子,不替他們準備真正的「家」,只是要求他們斷絕和幫派來往、脫離不良少年的團體,當然一點效果也沒有。

(6) 所謂的自立,並不是失去和父母親的關係,而是和父母親重新建立新關係。

 

2. 孩子與秘密

(1) 秘密既安全,又足以讓自己成為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存在。擁有秘密,意味著「這件事只有我知道」,可以證明「我」存在的獨特性。因此,秘密與確立自我意識密切相關。

(2) 擁有一個「只有我知道的祕密」,一方面可以明確度量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有助於確立自我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讓自己遠離他人,成為孤立的存在。

 
3. 孩子與動物

(1) 孩子們在與動物相處時,同時也深深學會和人的相處方式。

(2) 當孩子對動物表現出又愛又恨的態度(例如對自己飼養的寵物非常疼愛,其他家人稍微碰一下就會生氣,但他卻會對自己的寵物拳打腳踢,這種搖擺不定的矛盾心理,連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大人不應只是覺得他們「奇怪」,而是要去理解他們這種無所適從的心理糾葛。

(3)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經歷一段「蛹」的時期,在家長眼裡,孩子所想、所做的事都是那麼莫名其妙,學校成績突然變差,或是原本多話的孩子突然極度沉默。經歷過之後,人才能夠進展到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階段。
 

4. 孩子與時空

(1) 《時間的旅人》中,將主角潘娜羅與已知歷史人物(美爾莉被處死,而伊莉莎白獲勝)的互動,生動描繪出少女為了邁向成長,經過掙扎、經歷「少女之死」的內心世界。
 

5. 孩子與老人

(1) 孩子剛從「那裡的世界」過來,而老人也很快就要到「那裡的世界」去。他們兩者的共通點,就在於都離「那裡的世界」很近。

(2) 一個「先知」不會被社會規範,或者指導者(如父母、老師)的話語所迷惑牽絆,他會回應發自靈魂深處的聲音。他重視行為甚於言語,重視人類的存在本身甚於概念或規範。

(3) 身為先知的孩子:達文西創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緣由

 
6. 孩子與死亡

(1) 孩子活得離死亡很近,同時也會思考死亡的問題。像死亡這樣強烈的存在,應不會因為大人的刻意安排,就真能遠離。

(2) 流於形式化的喪葬祭弔、假裝不知道、形式語:未能充分完成的事件

 
7. 孩子與異性

(1) 與異性的接近,就是與世界的接近。

(2) 《再見 我的哥哥》描繪了九歲女孩英格爾,將鄰居迪特爾視為哥哥(同時也帶有男女之情的愛情成分)的關係中還有母親的介入等纖細的感情與互動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