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製作的教與學.jpg
※本文刊載於育達周刊100年10月6日。

研習日期:100年8月25日 13:30至16:30
研習地點:家聲大樓C302電腦教室
主講者:育達科大 曾聖文老師

研習內容與心得:

曾老師在研習的一開始,透過播放饒富趣味的「老百姓是天」影片,點出了內地鄉鎮的鎮長,為了將政策宣導得更為落實,考量到鄉民大多不識大字,所以採取自編詞曲,用唱給百姓聽的方式,順利傳達目前的政治動向。而我們在帶領學生製作專題的過程中,也是需要好好效法這位鎮長的精神,先把學生的背景及學習起點搞清楚之後,再來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引導學生,朝向完成性以及完整度高的專題報告邁進。

以下,將以條列的方式,列出我在此場研習的重點與心得筆記:

一、專題報告的結構

1. 封面、摘要(含關鍵字)與謝詞

2. 目錄(含中文目錄、圖目錄、表目錄)

3. 內文

(1) 第壹章、緒論(背景引言、動機與目錄)

(2) 第貳章、文獻探討: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很容易會有被檢舉抄襲的情況,要仔細檢查。研究流程可以利用架構圖來呈現。

(3) 第參章、研究方法(專題、實驗的設計):量化(例如做問卷)或質性(例如做訪談)的選擇,沒有制式規定,不需要被此綁死。還可以做活動規劃設計,更能體現出親身的參與互動,並在研究結果呈現出實做的成果。

(4) 第肆章、研究結果(專題、實驗的成果):如果研究的過程中,出現了與預期不符合的情況,不用太緊張,能夠做「比較」也是專題很重要的重點。可以為此列出「比較表」,指出哪裡相同、哪裡不同,來與已知的文獻進行對話。列出了這個比較表,更可貴也更讓人有成就感的是,這份表格的資料來源,就是該組自己做出來的,可以「產出源於自己」的價值感來鼓勵學生。

(5) 第伍章、結論:可以配合緒論所列出的「目的」,一對一對應出研究中發現或證明的「結論」。而在「對研究對象的建議」部份,主要是從研究過程中的發現得來,如果沒有把握,就不要多寫,以免畫蛇添足。「後續研究建議」則是一定要涵蓋的項目,列得出未做或不足的延伸項目,才代表這麼研究是有潛力、值得繼續去做的好題目。

4. 參考文獻(參考資料):一定要列清楚,絕對不可以少列。

5. 附錄及作者簡介:作者簡介通常是學生做最好的部份。

 

二、比賽導向的專題製作

1. 相關比賽:全國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臺北市中小學專題式網頁競賽、全國專題製作競賽(育達科大主辦)

2. 比賽專題的主題類別:

(1) 地方人物領袖:如果選擇的是流行偶像(例如周杰倫),利用「後現代流行音樂家」來加以包裝。

(2) 社團與族群:尤以「非營利」的組織最容易獲得青睞,而非營利的組織能夠順利營運的關鍵,則是可以與商業管理所學到的「行銷策略」、「組織管理」相呼應。

(3) 企業與組織:可以找與學校合作實習的店家。

(4) 特產特色:例如快要消失的手工或農產業,重點在於能認識自己社區的特殊性。

(5) 觀光資源:會在觀光地區出現的人,不外乎「遊客」與「居民」兩種,對於遊客可以採用問卷的方式,了解來觀光的遊客背景資訊,居民方面則可以利用訪談的方式,了解在地居民的心聲、對當地環境有著什麼樣的衝擊。

(6) 歷史古蹟:強調其獨特性(世界性、全國性,抑或是縣市級),及其產生的影響。在歷史古蹟這個類別裡,關鍵的三個項目分別是「老人(及其後代)」的老故事訪談,「老東西」的拍照、訪談與問卷,還有黑白「老照片」的蒐集。

(7) 環境議題:最會得獎,但也最難做的類別。

(8) 音樂藝術:如節慶、雕刻、手工藝等。重點在於使用方言與否、是單純的音樂或是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與保存的情況。

 

三、分享與叮嚀

1. 學生分組約5人一組,所以一個班約有10組;不同的組別可以採用同一個大主題,分別去做如名人、組織不同類別的專題,兩個組別蒐集起同一個大主題的相關資料,也會加快許多。

2. 整理出研究問題後,篩選最大的問題,可以當作專題的題目。

3. 學生各式文件的繳交,事先定好檔名規則,有利於後續資料的整理。

4. 社區居民、學者與政府官員等專家座談,可由老師親自出面邀請。

5. 成果方面,若能透過網頁使更多人產生認同感並加以支持是最好的,具體作法可以利用Facebook按讚的數量截圖證明。

6. 結論的撰寫,透過不同角度的切入,客觀點出不同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例如經濟面的看法對上環保面的看法)。最後的結語,偏向「關懷弱勢」會是比較易受青睞的論點。

總而言之,非常感謝曾老師聖文認真豐富的主講,還有吳科主任惠君用心為我們籌辦這場研習,透過這短短的三個小時,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專題製作上會遇到的大小問題,真的是獲益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