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瑪斯‧史丹利 (Thomas J. Stanley)、
   威廉‧丹寇 (William D. Danko)
出版:時報出版

評等:

微書評:這本是在看完《成為有錢人的教科書》後的接續閱讀,雖然兩本的立論點不太一樣,但都是非常好拿來檢視自己是否維持在有錢人思維正軌上的理財觀念書。

由於艾爾文對這本書的精彩介紹〈鄰家的百萬富翁:美國富翁的驚人秘密〉,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百萬富翁通常生活都過的很簡單,買的東西甚至比大部份人購買的東西還便宜;吃的也是普通食物;出入也不是進口名車而是普通的汽車,有的還只願意買二手的。

像作者一開始邀請有錢人準備採訪他們時,為了讓這些有錢人感受到尊重,所以作者特地在精華地區租了豪華的招待室,並且準備了高級紅酒、牛肉、高級點心招待,就是為了讓有錢人覺得「符合他們的身份」。結果沒想到來受訪的這些有錢人們,只願意吃些簡單最便宜的小餅乾,而且還因座位「太高級」而顯得坐立難安。

在反覆閱讀該篇文章多次後,決定還是要找出原書,好好完整地閱讀一番。

讀完後感覺果然沒讓我失望,裡面有更多有趣的小故事,讓我在累積財富的道路上,感覺不僅是有伴、有前輩指點迷津,也更有動力繼續堅持努力。

本書簡介

「我的收入這麼高,為什麼還是跟『有錢』沾不上邊?」

有些人「看起來」收入很高,例如師字輩職業的社會地位高、受薪也豐厚,但實際上卻沒什麼資產,身價淨值遠低於同齡、同收入者,也就是本書所稱的「憂財族」;另一方面,有一群人坐擁百萬、甚至上億(美金)的資產,然而年收入並不高,生活也很簡約樸實,本書中稱之為「抱財族」。這兩種族群的思考及行動上的差異,就是本書所探討的主題,讓尚未成為百萬富翁的我們,能一窺百萬富翁們在生活中的真實樣貌。

另外,本書也提出了一個公式,可以算算看自己到底算不算富有?

你應有的淨資產 = 你的年收入 ✕ 你的年齡 ÷ 10

你覺得有趣嗎?還是嗤之以鼻呢?若是後者,很可能你就是所謂的「憂財族」。想要擺脫這樣的身分,屆退休年齡的最好仔細地研讀這本書,而正值青壯年的,則可參考《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這本。

重點筆記 

♦ 唯有減少應納稅收入,增加能增值的資本,才有辦法累積資產。

百萬富翁的年收入佔總財產不到6.7%(唯一須課所得稅的部分),所得稅甚至只佔總財產的0.8%。

花得愈多,就得有愈高的收入支撐,繳的稅也就愈多。

減少實得(應納稅)收入,增加未實現(免稅)收入,是很多人累積財富的方法。

百萬富翁衡量成功的標準是看「財產淨值」而非「收入」。

 延伸補充  這點與《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財富累積效果而言,收入的影響本來就不那麼大,保住既有的部分比增加收入更重要。

♦ 〈國稅局官員的對話〉

 這篇小故事,是我在這本書裡最喜歡的部分,真的是太生動也太諷刺了!

賺得多、花得多的高收入族,是真正的愛國志士,當他買了一艘兩百萬遊艇時,政府就成了他的合夥人,因為他得賺足四百萬才能買得起兩百萬的遊艇。

而有錢人不斷快速增加,繳的稅卻沒有同等增加。一名百萬富翁在死前一年還擁有財產七百萬(美金),靠退休金過日子,一輩子沒賣過半張股票,在七十至七十六歲之間,財富增加了一倍,但我們課了她多少所得稅?答案是零,因為她根本沒有實得收入。

♦ 抱財族 vs. 憂財族的投資規劃

憂財族:認為現金或接近現金的存款、有價證券、短期國庫券都是投資,這些投資多有政府保障,有消費需求時容易兌現。

 政府保障的一體兩面,會提供「保障」,就是因為能「課稅」呀…

抱財族:偏好投資會增值,且無實質收入的項目,會將較高比例的財產投入私人或未公開招股的企業、商業不動產、上市股票、退休基金及其他不必立即繳稅的投資。這類投資較需要規劃,但也是財富累積的重要基礎。

♦ 節儉為致富之本

抱財族的議價策略:我是想買(商品名稱),但不急。這一、兩個月裡請給我個電話,我們再談,你現在出的價錢比我這個月來問過的(經銷商、同行…)高出一倍有餘。

錢就像種子一樣,可以吃掉也可以拿去種植。當你想到種子可以長成十尺高的玉米……你絕不會浪費半顆。至於要種植或吃掉,完全在個人選擇,我自己看到作物一吋吋長大總有一種感動。

百萬富翁的告白:別人絕對無法從車子看出我的富有,也不可能引起盜賊覬覦。我的車子大概是停車場裡最不可能被偷的。

 

 相關文章: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心得&重點摘要

《成為有錢人的教科書》讀書筆記

《富爸爸與窮爸爸》讀書心得

《富爸爸商學院》重點摘要

《股海勝經》心得&重點摘要

 

借閱資訊:臺北市立圖書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