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二:教學專業知能的性質(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一、專業的條件(於本書中之定義,Qrnstein)
1. 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作為執行業務的依據(保障品質)
2. 對於證照或文憑的頒發,有完善的管制措施
3. 有自主做決定的能力
4. 相當高的社會聲望及經濟地位
    →教師只能算是個半專業(Howsam),因教育學者對教學專業知能的性質與內涵尚無定論。

補充:教育社會學中對於專業的定義:
1. 獨特性(不可替代)
2. 依賴性(不可或缺)
3. 受訓時間

二、專業知能的意義

1. 技術觀:
(1)教學專業知能可被割裂成分立的單位
(2)每個單位皆可分別傳授給未來的教師
(3)可以經過練習而累積並趨於精熟
  缺點:難以確認分立單位的數目、之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 理論通則的應用觀:理論通則可以應用到個別而特殊的情況
(1)模擬性:獨立於擁有者之外的知識,可累積增加,也會因為遺忘而消失
(2)轉化性:把知識化為人格一部分,做出合乎教學專業通則的決定
  缺點:無法提供如何取捨應用的通則(從眾多個案中取適切的通則以應用)、

3. 批判的分析觀:不逕行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提供解釋問題的途徑
    缺點:對規條式知識的忽略、無法保證學生獲得通則、過於強調問題解決的過程而忽略內容(只會分析個案,卻無法做出合理決定並行動)

4. 審慎的行動觀:分析情境(發生於行動的脈絡中)、經驗是知識的寶貴來源
    缺點:若無訓練人們不易由經驗歸納原則、若無理論通則做後盾發揮效用薄弱、功能非問題的解決而是問題的設定

結語:理想的專業教育應兼顧以上四種觀點,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準、增進其對學理或通則的理解、磨礪其批判分析的能力,並培養其審慎行動的氣質。


三、專業知能的實習
1. 自生自滅:把學生直接推到工作崗位。優點:簡單省時,缺點:易養成難以糾正的惡習。

2. 藝徒訓練:與大學正式課程無關,由經驗豐富的師傅控制。優點:訓練高明的從業人員,缺點:因殘缺不全、悖離基本原理原則而難以掌握訓練的品質。

3. 實驗室經驗:讓學生在實驗情境中,觀察實做以驗證所學原理。優點:規條式知識的實驗運作,缺點:與真實情境有距離。

4. 模擬實習:安排模擬的情境讓學生實際體驗。優點:學生相互觀摩、教師回饋中息得寶貴經驗,缺點:複雜模糊且棘手的情境,常令學生束手無策。

5. 臨床經驗:讓學生融入真實的情境。優點:同一般專業人員面對多重的專業情境,缺點:仍受到師長庇護指導。

6. 駐紮實習: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在職訓練,類似藝徒訓練。需要同時繼續修課或參加研討會。


結語:
1. 當專業知能被界定為「技術」:學生應先接受有關特別技術的知識
2. 當專業知能被界定為「理論通則應用」:安排實驗室情境,以操作過程驗證所學;多項原則的情境以統整不同學科的知識
3. 當專業知能被界定為「批判分析」:不需要過度的實習機會
4. 當專業知能被界定為「審慎行動」:學生動手實做、自行從事專題研究


四、教學專業知能的內涵
1.    豐富的教學專業知識(知,知為能的基礎)
(1) 一般教學專業知識(與教材較無關):
     a. 一般教學的知識:教室管理、組織、策略
     b. 教育目的知識:教育宗旨、理想、價值
     c. 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如何激發學習動機
     d. 教育脈絡的知識:社會文化背景

(2) 教材有關專業知識(與教材有直接相關)
     a. 教材內容知識:學科結構分「實質的(substantive)」容納各項事實資訊、經「章法的(syntactic)」品質管制(Schwab)
     b. 教材教法的知識:超越教材知識本身,經過「可教性(teachability)」分析,以最能表現該學科知識的形式出現

(3) 課程知識:橫面了解學生同時學習的其他科目、縱向了解學生過去所學,以在教學上做橫面貫通與縱面銜接。

2. 嫻熟的教學推理能力(能,能為知的表顯):理解、轉化、教導、評鑑、省思、新理解


五、教學專業知能的作用
1. 對教學事件的理解較深入:專業知能應用到專業情境中,賦予教育意義
2. 對教學問題的分析層次較高:分析個案學生的需求
3. 迅速而確實的組型辨識能力:一見到教室中某個情境,就能了解學生在做什麼
4. 對於專業情境特性較敏感:把握機會的計劃者、運用教學器材彈性得多
5. 處理教學問題較能從容不迫:花較長的時間檢視問題,再構思解決方案
6. 處理教室常規問題較能得心應手:一開始即把常規問題做妥善處理


六、心得
  儘管關於教育的學問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卻仍然沒有個完整體系,讓產出的教師可以是個全專業。儘管我不相信醫生的專業(從小給被醫生亂看的經驗多了,不過其實根據調查,自己查書查網路來檢視自己身體病況的,也遠比直接找醫生詢問的多得多),但社會上來看,醫生真的有比教師專業得多(儘管嘈雜凌亂的教室跟急診室一樣令人棘手)。

  在這之中有個很大的問題,普遍人們能夠接受「長時間的經驗是解決教室管理等問題的必要條件」,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大部分五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被評定為滿意」,而「三年以下經驗的老師,只能妥善處理十八項問題中的五項」,所以在培養師資的期間內,應該要有能盡可能讓準教師親自上場處理問題的機會,好讓新手教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達到「專家教師」的程度。

  而進一步去想教師之所以不完全專業的原因,與醫師相較之下,我們通常會說一個醫師專業,會觀察以下三項:

1. 醫師的醫學背景知識是否充裕
2. 手術(技術)能力是否純熟
3. 是否願意回答病人問題、熱心與病人討論(熱忱)

如果皆滿足的話,我們就可以說那一位醫師很專業;而我們要說一個老師很專業,需要以下四項:

1. 專業科目知識
2. 教育知識(教程所學)
3. 技術(教室組織、管理、策略)
4. 熱忱

通常能考上一所學校擔任教師,專業科目知識沒有太大問題,而教育知識也是在教師檢定考就會核定,所以在教師是否專業中,「技術」是最大的問題(實習的過程中,常常不是自生自滅,就是有師長庇護,不能獨自面對處理)。很多老師沒有完成一個「成功」的教學,大部分都出在「技術」不夠純熟上,而這部份通常只能仰賴長時間所累積的經驗,但也常因自生自滅養成難以改善的惡習。

  另外,在高效能教師規準裡面,在我從小到大的受教經驗中,雖然沒遇過太差的老師,不過要符合高效能規準的還真是屈指可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騏騏 (Elfach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